close

 

(今天一回家,就收到了台大嬰兒語言實驗室寄來的測試結果報告及光碟,便趕緊來完成這未完的紀錄~)

 

繼第一次的中國醫藥大學視覺測驗初體驗之後

4/11那天,我們又帶著6個半月大的小媃去台大心理系接受測試

心理系就是弟弟的本科系囉,便商請他陪我們一同前往~

這次的測試內容與中國醫不太一樣

我收到的報告標題是"嬰兒對自行運動物體目標導向行為的社會判斷"

簡單來說,就是探究5~15個月嬰兒是否出現助人行為的社會偏好

測試的過程中,我抱著小媃坐在電腦螢幕前,螢幕上有攝影機連結眼動儀記錄小媃的視覺軌跡

P1030632.JPG 

測試的過程約莫10分鐘~

 

第一部分是藉由一連串的動畫,測試嬰兒的注視品質

小媃在這部分得到兩顆星,我猜是不太專心的意思~哈哈

 

第二部分是主要測試~情境如下:

有一個地面下的小凹洞,裡面有一顆小紅球,小紅球想要離開凹洞

黃三角形(助人者)會幫助它離開凹洞,而藍正方形(妨礙者)卻阻礙它離開凹洞 

IMGP0633.JPG 

IMGP0636.JPG  

小媃注視助人者的時間是14.02秒,注視妨礙者的時間是10.84秒

顯示小媃已經能分辨出助人行為及妨礙行為,且偏好助人者

 

第三部分是情緒判讀

在測試項目中,讓寶寶看兩張男生及兩張女生(分別是一笑臉,一怒臉)的照片

想知道寶寶在注視臉部表情上,是否有注意到眼睛及嘴部等透露表情訊息的位置

測試結果是~小媃的注視熱區都集中在照片的眼睛周圍,表示她可以注意到傳遞情緒訊息的部位

 

很巧的是,今天的一則報導就是有關類似的實驗

紅色字體的部份跟小媃的測試內容很相似呢~ 

 

6月大嬰兒 就能辨善惡

更新日期:2010/05/10 04:11  

〔國際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〕耶魯大學最新研究指出,兒童最早從6個月大開始,就能做出道德判斷,而這種分辨善惡的能力,更有可能是與生俱來。

研究人員讓6個月到1歲大的小嬰兒,觀看幾何圖形繪製的動畫片:一顆畫有眼睛的紅色的球,努力地要爬上山坡,黃色的四方形在後面幫忙推,綠色的三角形卻又把紅球推下山。 

小嬰兒們依專心程度不同,分別看了6到14次之後,研究人員要他們從「好人」正方形與「壞人」三角形之中選一個,結果80%的小孩都選會幫忙的正方形。

第二部影片中,玩具狗想打開盒子,一隻泰迪熊在旁邊幫牠,另一隻泰迪熊卻坐在盒子上擋路,觀看至少6次之後,孩子又被要求選擇喜歡哪隻熊,結果多數人都選友善的那一隻。 

而在第三部影片中,一隻玩具貓在跟球玩,兩側分別站了一隻兔子玩偶,貓的球掉到右邊時,右邊的兔子會把球踢回去,不過球跑到左邊時,左邊的兔子會抓起球然後跑走。在這次實驗中,研究人員要1歲大的寶寶從兩隻兔子裡選一隻帶走,結果多數寶寶都選了頑皮的兔子,可見孩子對善良與頑皮也有反應。

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心理學教授布魯姆表示,這些研究與佛洛伊德等心理學家認為新生兒就像白紙、沒有道德觀念的理論背道而馳,「越來越多證據支持,某些善惡觀念,可能是骨子裡就有的」。

 

 

還不會說話的寶寶,他們的內心世界真的是個謎呀~

藉由測試,研究者希望能夠獲得更多訊息

對於家長們來說,能夠多了解寶寶,就是一件好事!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ayefan 的頭像
    fayefan

    fayefan學生活

    faye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